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來港調研,昨日又是非常繁忙、非常高效的一天。
上午,夏寶龍到政府總部,與金融業界、金融監管機構、中資和外資代表座談交流,瞭解金融業發展情況;下午,夏寶龍與本地和外國商會代表進行座談,瞭解香港經濟發展情況;他還與本港基層社團和同鄉社團代表見面;晚上,夏寶龍又風塵僕僕參加由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舉辦的工作晚餐,與各方工商界人士繼續交流香港經濟發展前景。
這是夏寶龍繼與香港特區政府主要財金官員、工商界代表人士座談交流後,用整整一天10多個小時的寶貴時間,調研聽取對香港經濟發展的建議意見,其中格外引人矚目的就是,他用了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與本地和外國商會代表的對話和討論,從中釋放出強烈信息:中央非常重視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非常珍惜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優勢,“23條立法”會使香港的營商環境更好。
夏寶龍與本港和外國商會深入坦誠地交流互動,令與會者感到中央支持香港經濟發展的堅定意志和滿滿誠意,給香港市場注入了巨大信心!
中央重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
在與香港金融界、本地和外國商會的兩場座談會上,夏寶龍數次表示,中央十分重視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希望多聽業界對於未來發展的意見,並鼓勵業界在不同層面說好“香港故事”,繼續專注做好金融發展市場,鼓勵大家要對香港金融業充滿信心。
最近,有人拋出“玩完論”,認為香港股市較1997年時只升了5%,得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玩完”的結論。這個立論者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香港股市規模從1997年的3萬億港元增加到現在的30萬億港元,市值增長近10倍!立論者還忽略一個規律:股市會受到各種複雜因素影響,股市的起起伏伏是正常現象。
數據進一步證明了“玩完論”是謊言。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金融管理局發布的統計數據和信息顯示,香港2023年年底銀行總存款額為16.22萬億港元,按年增長5.07%;香港2022年年底資產和財富管理業務規模超過30.50萬億港元;香港是中國內地和國際銀行在亞洲的最大樞紐,是亞洲最大的國際資產管理中心、最大的跨境私人財富管理中心、對沖基金中心及第二大私募基金中心。
在有人唱衰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時候,夏寶龍昨日與商會代表交流座談,既給各路商會提振信心,也給外商傳遞信號:中國內地市場做支撐,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只會越來越穩固。
眾所周知,任何一個地方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必須依託一個“超級市場”。紐約依託美國市場,倫敦依託的是歐洲市場,新加坡依託的是東盟市場,以及扼守馬六甲海峽的“通道優勢”。香港要做強國際金融中心,內地市場是最大支撐。夏寶龍非常堅定地表明,中央重視和支持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國際城市”優勢定會保持
昨天有40名本地和外國商會代表與夏寶龍座談交流。夏寶龍認真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表示中央珍惜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中央對香港的光明前景充滿信心。
在夏寶龍與商會代表座談後,行政長官李家超第一時間會見中外傳媒。李家超說,會上討論很多議題,包括經濟如何發展、如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內地市場,尤其是如何方便外國企業或人士進入大灣區以至內地市場。會上也有討論區域合作,特別是與東南亞國家和中東市場的合作,以及旅遊業發展;有意見提及如何吸引外資、方便進入大灣區,也有意見提及如何把握香港優勢,特別在教育、創科、文化和航空樞紐方面。李家超特別指出,香港會堅持國際城市地位,把握好“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看得出,李家超也深受鼓舞、信心滿滿。
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美西方不斷抹黑香港的營商環境,稱“資本逃離香港”,但事實證明都是謊言。香港去年獲選為全球投資環境排名第一,企業經營環境亞太區第一、全球第二。根據獨立報告,在2022年,香港在外來直接投資流入金額方面是全球第四大的經濟體。香港去年底的總存款額超過16萬億港元,按年增加了5.1%。去年香港的初創企業,數目較2022年增加超過270間至近4300間,創歷史新高。去年,透過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在香港設立或擴展業務的海外和內地企業,較前一年的300間大幅上昇27%;其中,來自英國的公司增加四成,來自新加坡的公司增加三成半,來自美國的公司亦增加超過一成。這些企業在香港投資金額超過616億港元,是前一年數字的接近三倍。這些數字都說明本地和外國企業都對香港有信心。
事實上,香港有堅實的制度基礎和核心優勢。香港在金融、商貿、航運等專業服務位處世界前列,更是全國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轄區,有自身的法律制度,司法機構擁有獨立的審判權和終審權,令香港在法制上與其他國際主要商業社會全面銜接,擔當內地與世界之間“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的橋樑角色。
中央從來都是從全局和長遠的高度考慮問題。夏寶龍在與商會代表的交流中,向大家講述一個道理:把香港變成一個“內地城市”,對於中國推進高質量發展毫無意義;而讓香港保持國際城市的優勢,則會為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強大支撐,有利於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大局。
“23條立法”有利營商環境
夏寶龍此次在港調研,恰逢“23條立法”進入公眾諮詢階段,許多人關心“23條立法”對營商環境帶來的影響。這也是大家與夏寶龍交流的熱點話題。
夏寶龍向商會代表清晰地表明,任何遵守中國法律的投資者都無需擔憂。“23條立法”會給香港提供穩定、可預見環境,更有利於金融業發展和維護投資者利益。
在溝通交流中,不少外國商會的代表表示理解“23條立法”,因為他們國家也有這樣的法律。香港奧地利商會主席鮑拿說:“法律與穩定對營商環境非常重要,基本法第23條是法律的一部分,香港基本法已經存在幾十年了,我們將瞭解實際如何處理,按香港法律傳統,相信會得到妥善處理。”馬來西亞商會主席顏溪俊表示:“我們有信心以遊客及商人的身份重返香港。”
現在,也有人炒作國安法和“23條立法”導致香港“人才逃離”,事實證明這是謊言。特區政府披露,這幾年,香港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共收到超過20萬宗申請,12萬多宗獲批,逾8.1萬人已經到港。調查顯示,其中的“高才通”計劃可為香港帶來每年約340億港元的直接經濟貢獻,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1.2%左右。根據特區政府統計處2月20日公佈的數據,2023年底香港人口的臨時數據為750.31萬人,與2022年底相比增加3.05萬人,增幅為0.4%。此外還有國際財經媒體報道反映,一些在疫情期間移居新加坡的投資銀行家正陸續返回香港,有華爾街銀行已將一半左右先前離開的員工調回香港。
相信任何不戴“有色眼鏡”的人,對“保國家安全”與“保投資者利益”之間的關係已經理解得非常透徹;相信任何不帶“政治目的”的投資者,都不會因“23條立法”而惶惶不安。夏寶龍與商會代表的溝通,更給大家派了一顆“定心丸”。
當下,世界經濟仍充滿不確定性,香港應以自己的確定性,來應對世界的不確定性。夏寶龍與本地和外國商會的交流,氣氛真誠坦蕩,分析透徹入里,與會者支持香港繁榮發展的態度堅定有力;大家相信中央陸續會出台更多惠港政策;各路商會信心倍增,香港各界意氣風發,香港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本文作者屠海鳴: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