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潍坊昌乐县营丘镇营邱村第一书记吴爱玲的奋斗足迹
大众网记者 焦雪 通讯员 张磊 刘宁宁 李雯 潍坊报道
历史川流不息,时代考卷常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大方阵,迫切需要一批批党员干部扎根乡村,在希望的广袤原野奉献青春、挥洒汗水,帮助乡村插上“绿富美”的翅膀。
营邱村坐落在潍坊市昌乐县营丘镇驻地东部,下辖营邱村、营邱河南村、小北庄村、黎家村4个自然村。一年前,潍坊市市场监管局派驻昌乐县营丘镇营邱村第一书记吴爱玲,激情满怀地来到这片沃土。一年中,她发挥了怎样的光热,这里又发生哪些新变化?孟冬之初,记者沿着一路斑斓,进村入户,近距离触摸第一书记的足迹,倾听她与干群演绎的故事。
“驻村不是走马观花”
11月8日,挟裹落叶的北风为初冬带来些许寒意,然而小北庄村委会议室里却是暖意融融。
“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或者可行的建议尽管提,有困难我也会尽力帮助大家。”眼前这位穿着朴实的党员干部就是潍坊市市场监管局派驻昌乐县营丘镇营邱村第一书记——吴爱玲。
仔细打量,今年42岁的吴爱玲,身材匀称、扎马尾辫,脸上红里泛黑,俨然不像从城里来的。
原来,从2023年11月到现在,她已经驻村整整一年。然而,这是她工作以来第一次扎根乡村,也是头一回与村民“打交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驻村不是走马观花”,在来村路上,她这样提醒自己。尽管对村情村貌有所了解,但她坚信,只有实地调研,摸透村情民况,才能有的放矢,精准帮扶。
为方便走访,她索性把喜欢的高跟鞋换成了平底鞋、把精致的手提包换成了笔记本和文件袋,一边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初任培训班,一面走街串户,倾听民声、收集民意。
第一书记来了。面对新面孔,大伙不免有些陌生,但也愿意敞开心扉拉拉呱。据吴爱玲了解,不少村民不是没有致富想法、努力行动,而是苦于缺乏政策解读、技术掌握和对多元化销路的了解,从而限制了施展拳脚的机会,于是,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发挥第一书记牵线协调的优势,为村民争取更多政策与资金。
风里来,雨里去;笔记本上,记录了乡亲们关切的点点滴滴,更浓缩了每个村子的人情风物与历史脉络。
让吴爱玲惊喜的是,营邱河南村是一个有着6户移民的水库移民村。调研中她发现这个村符合水库移民村相关政策要求,于是她立即组织村“两委”干部整理材料,并迅速对接市水利部门。在潍坊市市场监管局大力支持和协调下,争取到2024年水库移民扶持资金200万用于村庄建设。
“真金白银”落了户,跟大伙一样,驻村书记心情激动兴奋,说什么也平静不下来。也是在那时,吴爱玲真正体会到第一书记“第一”的分量与意义。
“干就快干,干就干好”
“我们村还没有路灯,晚上出行不太方便,希望村里能够解决。”“我们村进村路段的水泥路坑坑洼洼,希望村里修补一下。”“我觉得村里的污水管网需要改造一下。”“建议村里建一个小广场,老人孩子晚上也有个玩的地方”营邱村党员大会上,围绕村里的发展或短板,村民党员们畅所欲言、集思广益。
“群众最期盼的,不正是我们要干的吗?必须尽快把争取来的资金用在乡村发展建设的短板上,群众急难愁盼的刀刃上。”吴爱玲心里盘算着,一张张清晰的“规划图”跃入脑海。
“干就快干,干就干好。”在吴爱玲看来,真包实靠、真抓实干需要冲锋号,但不需要喊口号。
要想富,先修路。仅4天,总面积8000余平方米的4条主干道路修葺一新。遇空植绿、遇阻修路、遇暗装灯,持续实施“绿化、硬化、美化”,改善村庄人居环境,让乡村美颜、家园焕新。
辗转乡村,蔚蓝天幕下,一排排民居整齐靓丽,迎面而来的手绘文化墙着色一新、栩栩如生;条条村路平坦整洁、四通八达;路旁花坛里月季和翠竹俯仰生姿、相映成趣,座座村庄宛如精致盆景,让人心旷神怡。
“村里的路修好了,老百姓甭提多滋了。”营邱河南村50多岁的滕大叔,话语里尽是对吴爱玲的感激。路灯也亮起来了,环境也美起来了,颜值提升的营邱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为尽快改善营邱村陈旧的文化基础设施,她规划建设占地八间房屋的村文化大院、400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目前正紧张施工中,不久之后,村民休闲娱乐就会有新去处,文化氛围将更浓、文明新风将更劲。
“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鉴于营邱村西红柿种植支柱产业技术受限、销售渠道单一,吴爱玲充分挖掘村庄资源优势,带领村民建设两个高温蔬菜大棚,发展西红柿特色种植,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截至目前,大棚主体框架已建成,再有一个月全部完工。
“一声书记,怎可辜负”
加入清扫落叶的队伍、进工地查看大棚建设进度、走村入户慰问弱势群体……驻村的日子,吴爱玲虽然忙碌而辛苦,然而每天都很充实很快乐。
起初,大伙还觉得这个打扮体面的第一书记也就来过过场。然而一连串的“动静”,让村民的看法发生了360度大转弯,就连村里90多岁的老党员、老支书都对吴爱玲竖起了大拇指。“柔声细语、文文弱弱的,没想到这么能干。”营邱村党支部书记滕宏国直言小瞧了这位女干部。
“吴书记,早。”“吴书记,您来了。”渐渐地,村民不仅熟络地主动跟她打招呼,更喜欢上了这个跟大家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好闺女”。
“一声书记,怎可辜负!”吴爱玲语气平淡,却是发自肺腑:“既然来了,就要对得起胸前的党员徽章,更不能辜负乡亲们的信任。”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色更足,着实提升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然而,吴爱玲也清醒认识到,干群齐心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还得依靠党组织的力量。
在她的带动下,村“两委”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和“四议两公开”制度,她引导村民党员积极献言献策,激发了大家参与村庄管理,为村子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激情与热情。
她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通过集体学习、研讨交流等形式,带动村干部长才干、增本领,和村“两委”一道将村党组织建设得更加有力。
“自从吴书记来了,村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越来越强,村民的心气和干劲也越来越高了。”滕宏国由衷感慨。
短短一年,吴爱玲就把驻村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村子实现了从环境差、基础设施薄弱、村集体收入低到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产业多样的转身蜕变,而她,风雨奔波、踩霜踏露,也从一个初出茅庐的行外人成长为一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庄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