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土特产”变成旅游手信

无敌椰子 旅游 2024-11-16 10 0

把“土特产”变成旅游手信

  饶平县级浮山柿饼传承群体成员曾伟松现场向记者介绍:“从柿子到我们食用的柿饼,需要经过采果、挑选、清洗、去蒂、削皮、上架、晒制等多道工序。在整个晾晒过程中,每天中午都要手工给柿饼翻一次面,这样才能保证柿饼两面颜色、受热比较均匀,防止霉变。”

  上百年来,此地的农户们遵循着古老的制作技艺,让柿饼既沉淀阳光味道,又展示古法晾晒娴熟工艺。曾伟松说罢,便在现场演示起来。去蒂、清洗工序后,削皮的动作精准而迅速,一个个金黄的柿子在他的手中“脱胎换骨”,变成一团团饱满圆润的柿肉,而柿子皮则削成了完整的长条。“此外,晾晒中的柿饼要分三次捏制,每次都需要不一样的手法,直至晒21天时捏制定形。”曾伟松介绍。

  据乡村振兴驻浮山镇帮扶工作队队长、挂任镇党委副书记杨凡介绍:“我们深化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构建,引进了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食品加工博士团队入驻坪洋村,研究柿饼清洁加工技术。并在村中打造了柿饼清洁加工示范基地和产业化教学基地,建立从采摘到整形分级14个标准化加工流程,并推动申报柿饼SC认证。”这些做法改变了浮山柿饼过去传统手工小作坊式的发展模式。

把“土特产”变成旅游手信

  开辟产业运营新模式

把“土特产”变成旅游手信

  近年来,当地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浮山柿饼产业的扶持力度,在集中农户统一加工、改善加工技术、做大品牌效应、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多管齐下,建立“原产地-标准化加工-集中销售-文化旅游-非遗传承”的全产业化链条,建设起一个集柿饼非遗展示、加工、购销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园,支持引导坪洋村探索青柿采购加工、柿树种养等新型村集体经济实现方式,进一步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

  利用毗邻省道的区位优势,当地统筹驻镇帮扶资金升级改造柿饼文化街,打造了浮山柿饼文化体验园,增设晾晒区、制作工艺流程展示和制作技艺表演等场景,将柿饼产业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在此基础上,浮山镇还成立饶平县浮山柿饼坪洋专业合作社,进一步规范营商环境。

把“土特产”变成旅游手信

  饶平县浮山柿饼坪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曾伟锋介绍:“去年,在坪洋村‘两委’牵头下,我们成立了柿饼专业合作社,整合零散柿饼户入街经营,进一步规范经营方式、价格及食品安全。目前柿饼街近30家柿饼专卖店,年销量达到40多万公斤、产值超3000万元。我们还成立了坪洋强村公司,为柿饼经营者提供青柿采购等服务,并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搭上电商的快车,逐步拓宽村民增收致富的道路。”

  去年,浮山柿饼制作技艺入选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当地也以此为切入点,在打造好柿饼文化体验园的同时,揭牌成立文化研学基地,举办“柿饼节”等特色文旅推介活动。“目前,我们也正在筹备举办新一届‘柿饼节’,以柿饼非遗制作沉浸式体验促进柿饼销售,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向旅游手信转化,让我们的土特产逐渐变成农户致富增收的‘金果子’。”杨凡说道。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116966715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